您现在的位置:环保在线>过滤设备>资讯列表>美丽四川 无废同行丨“无废城市”建设增底气 宜宾绿色发展跑出“加速度”

企业推荐

更多

美丽四川 无废同行丨“无废城市”建设增底气 宜宾绿色发展跑出“加速度”

2025年04月19日 10:30:13 人气: 5270 来源: 四川生态环境
  “无废城市”建设是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具体行动,也是实现美丽中国建设目标的内在要求。全省启动“无废城市”建设以来,各地大力推进固体废物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积极推动生产生活方式向“绿”而行,不断厚植高质量发展的绿色本底。即日起,四川生态环境特推出“美丽四川 无废同行”专栏,聚焦各地创新实践,展现绿色蜀地新貌。今天,一起聚焦宜宾。
 
  近年来,宜宾市认真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坚决扛起上游责任、筑牢上游屏障,强力推进“无废城市”建设,将“无废”融入城市文化,将绿色描绘为经济发展的底色,高质量建设生态优先绿色低碳发展先行区,让绿色低碳成为城市名片,“无废”理念成为全民共识,高质量发展底气更足、绿色发展成效更显。
 
  发挥“无废城市”建设纽带作用,高质量推动减污降碳协同增效
 
  坚持一手抓减污,一手抓降碳,以“无废城市”建设推动减污降碳高效协同。
 
  深入开展减污工程。2022年启动“无废城市”建设以来,宜宾市累计投入62.88亿元,实施大气治理项目172个、水污染治理项目20个、土壤污染综合治理项目10个、固废综合利用项目31个,累计减排48681吨。
 
  有序推进降碳工作。先后创建6个零碳工厂、8个国家级绿色工厂、15个省级绿色工厂,绿色低碳产业产值占规上工业产值的比重达55.6%,规上工业企业清洁能源消费占比超95%,公共交通新能源化100%,全面普及电动车充电设施。
 
  绿色发展成效初显。2024年,宜宾市地区生产总值达4005.76亿元,与此同时长江干流宜宾段Ⅱ类水体比例、三江干流优良水体比例持续保持100%,空气质量综合指数在全国168个重点城市排名列第81位、同比上升26名,群众对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的获得感日益增强。
 
  健全“无废城市”建设标准体系,高起点促进固体废物循环利用
 
  印发《宜宾市“无废城市”建设实施方案》,明确78项重点任务和50个建设指标,量身定制“无废宜宾”建设的标准体系。
 
  量化指标高起点推进。截至2024年底,已完成34项指标、66项工作任务和21个重点项目。作为四川页岩气开发核心区域,宜宾市加大对油基岩屑的综合利用处置设施建设力度,全市油基岩屑处置能力达40万吨/年。
 
  “无废”项目高质量落地。相继建成危险废物集中处置设施、医疗废物综合处置设施、生活垃圾焚烧发电设施等“无废”设施25个。2024年,全市危险废物安全处置率、医疗废物安全处置率、生活垃圾(含市政污泥)无害化处置率均达100%,一般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达79.2%,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能力达139.6万吨/年。
 
  产废强度持续降低。完善一般工业固体废物产废单位和管理台账“两张清单”,推动10个工业园区开展循环化改造,6个矿山列入绿色矿山名录,投产绿色建材项目12个,规模养殖场粪污处理设施配套率实现100%,建成生活垃圾分类示范小区160个。
 
  探索“无废城市”建设特色路径,高水平打造无废建设宜宾样板
 
  立足城市特色,深入打造“无废”亮点,不断探索“无废城市”建设的宜宾模式。
 
  大力推动“以竹代塑”。印发《关于全面推进“以竹代塑”推动竹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方案》,加快推进竹林丰产培育和竹产业发展,将65户规模经营主体、30万亩竹林纳入市级财政支持。2024年,全市竹产业实现综合产值422.8亿元,推动全市塑料产品消费同比下降1.7%。
 
  加快发展新能源产业。主动进军动力电池、晶硅光伏新赛道,构建了从基础原材料到电池、废旧光伏材料回收利用的全产业链生态布局,成为全国动力电池产业链最全、配套协作能力最强的地区之一,在四川省率先完成光伏全产业链布局,获得“中国动力电池之都”“中国储能产业新高地”称号。
 
  精心打造“无废细胞”。印发《“无废细胞”建设工作指南(2024年修订)》,明确16类“无废细胞”建设类别、差异化标准和建设要求。创新开展“无废快递网点”和“无废服务区”建设。截至2024年底,宜宾共打造各类“无废细胞”368个,推动“无废”理念全面融入生产生活各领域。
 
  原标题:美丽四川 无废同行丨“无废城市”建设增底气 宜宾绿色发展跑出“加速度”
全年征稿/资讯合作 联系邮箱:hbzhan@vip.qq.com
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环保在线"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环保在线,转载请必须注明环保在线,https://www.hbzhan.com。违反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2、企业发布的公司新闻、技术文章、资料下载等内容,如涉及侵权、违规遭投诉的,一律由发布企业自行承担责任,本网有权删除内容并追溯责任。
3、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4、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