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营
十堰市2024年度水污染防治攻坚行动实施方案
为深入推进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坚决守牢水环境安全底线,根据国家、省关于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相关要求,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水环境质量目标
2024年,丹江口水库水质稳定保持II类标准;27个省级及以上地表水监测断面优良率达到96.3%,纳入全市水环境质量评级的市控及以上44个地表水监测断面达到或优于III类水体比例达到93.18%以上;18个县级及以上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优良率100%;完成省下达的年度化学需氧量、氨氮、总磷污染物总量减排任务。
二、主要工作任务
(一)深入推进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
1.切实推进流域综合治理。推动“三线一单”环境分区管控在流域片区的落实落地融合,根据“三线一单”更新调整工作进展,将“三线一单”更新调整成果融入流域综合治理,明确各流域片区的水环境安全底线和生态管控要求。2024年6月完成茅塔河小流域试点工作,总结凝练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做法。全面推进8个小流域综合治理试点扩面工作,6月份开展中期评估,12月底开展成效总结评估。因地制宜推进梳理筛选的32条小流域综合治理,加快形成“试点先行+全面推广”的统筹发展模式。(责任单位:市生态环境局,各县市区。以下均需各县市区落实,不再单独列出)
2.严格环境审批管理。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深刻把握高水平保护、高品质环境、高质量发展的辩证统一关系。坚持“五个不招”要求,加强建设项目环评要素保障,严格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坚决守护一库碧水的实施意见》。全面完成化学需氧量、氨氮、总磷等污染物减排总量省定目标。(责任单位:市生态环境局)
3.加强入河(库)排污口排查整治。开展入河(库)排污口排查整治,逐一明确责任主体,全面完成401个长江入河排污口整治,523个丹江口库区入库排污口整治率达80%,180个部级重点流域(堵河、丹江、金钱河)排污口整治率达70%。(责任单位:市生态环境局)
4.开展支沟分片包干排查整治。坚持管沟同改、水岸同治,健全“沟、岸、户”治理体系,推进支沟常态化治理,建立健全四级河(沟)长责任体系、建立支沟及管网巡查、管护、考核长效机制。2024年完成重点支沟治理94条。(责任单位:市生态环境局、市住建局)
5.加快补齐城乡生活污水治理设施短板。完善污水管网收集系统建设,新建改造城镇污水管网150公里,改造40公里的老旧小区内部排水管网。开展供排水管网排查检测行动,2024年8月底前完成排水管网普查。现有城镇污水处理设施,因地制宜进行改造,出水水质全面达到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一级A排放标准。对长期负荷率低于60%和进水COD浓度低于100mg/L的乡镇生活污水处理厂重点整治,制定“一厂一策”方案推进整改。重点推进竹山、竹溪、房县和犟河流域老旧管网更新改造,提升西部污水厂和花果污水厂进水BOD浓度。(责任单位:市住建局)
6.加大工业园区污染防治。针对工业园区污水管网破损、混接错接等问题持续开展省级以上工业园区水污染整治专项行动,实施清单管理、动态销号。对依托城镇污水处理厂处理工业污水的工业园区开展评估。督促国家级园区和通过省级认定的化工园区按时完成整治验收销号任务,省级以上工业园区2024年12月底前应完成90%以上自查问题整改任务。(责任单位:市生态环境局、市经信局)
7.巩固提升饮用水安全保障水平。开展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环境保护专项行动“回头看”,保障群众饮水安全。强化生态环境、水利、住建等部门合作,建立健全饮用水水源地环境保护协调联动机制。2024年,全市乡镇级集中式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完成定界立标,“百吨千人”级水源保护区划定率达到80%以上。(责任单位:市生态环境局)
8.加强船舶港口污染防治。严格执行船舶水污染物排放控制标准,严格源头管控,不断推进现有船舶改造升级。加快建设绿色智能船舶试点和绿色智能船舶建造维保基地。推动港区防污染设施配备、正常运转和“船E行”系统有效运行,力争实现污染物接收转运处置率保持100%。2024年全面完成10艘600-1200总吨运输船舶受电设施改造任务。(责任单位:市交通运输局)
9.深化工业企业总磷等污染排放控制。落实生态环境监督执法正面清单制度,加强工业企业执法监管,对直排、偷排、恶意超标排放等违法行为“零容忍”。对重点行业企业,有效控制总磷排放浓度和排放总量。督促指导工业企业优化升级污水治理设施,强化运行管理,提高污水处理能力和效率。(责任单位:市生态环境局)
(二)深入推进流域水质提升攻坚行动
10.全力攻坚提升重点流域水质。以水生态环境质量不下降为底线,对标“十四五”及年度考核目标,将4个断面(丹江口水库、神定河、泗河、马栏河)作为攻坚重点,落实断面措施清单,动态优化,推动整治。对纳入攻坚的重点断面,进一步建立完善重点污染源清单,推动实施污染减排和治理修复项目。(责任单位:市生态环境局)
11.建立完善污染源清单。结合污染源普查和日常污染排查,逐步建立完善27个省级及以上水质考核断面污染源清单。以河流湖库为“干”、支流沟渠为“枝”、各类排放源为“点”,实现“一断面一清单”精细化管理,按期完成4个重点攻坚断面源清单更新。(责任单位:市生态环境局)
12.加强入库河流氮磷控制。以12条入库支流为重点,加强总氮总磷控制,重点整治神定河、浪河等水质不稳定达标河段,有效降低污染负荷。以7个总磷控制类优先控制单元为重点,着力推进农村面源污染综合治理、环库污水处理厂提标扩能、岸线整治修复。(责任单位:市生态环境局、市农业农村局)
13.加强丹江口水库水质提升。加快丹江口库区入库支流—浪河(浪河镇段)水生态保护与修复工程建设,完成剩余人工浮岛和污水处理厂人工湿地建设。加快入库支流回水区蓝藻水华监测预警与综合防控能力建设,提高应急处置与长效控制能力。实施集镇污水处理厂新建及改扩建工程,将浪河镇污水处理厂处理规模由1200吨/天扩能至1800吨/天,习家店镇污水处理厂处理规模由3000吨/天扩能至4000吨/天,新建牛河林区污水处理厂,新建小微型一体化污水处理设施18处。(责任单位:丹江口市人民政府)
14.加强神定河流域水质提升。实施神定河流域沿线汉江路片区食品沟、火炉沟、刘家沟、马家沟、小岭村片区小岭沟等重点支沟雨污分流升级改造项目。加大神定河流域(郧阳段)支沟及入河排口污染源排查与整治力度。启动汪家河支沟上游茶青花园、十堰北汽车贸易城片区雨污分流改造项目。启动园区工业污水处理厂建设项目,续建王家湾、花庙沟水环境治理工程项目,启动园区部分安置小区污水管网提升及雨污分流改造项目。(责任单位:张湾区人民政府、郧阳区人民政府)
15.加强泗河流域水质提升。实施泗河流域马家河下游水生态修复项目,开展河道清淤及水生态修复。完成十堰东部污水处理厂建设,新建配套收集管网15公里,实现工业污水应收尽收。完成青岩洞沟、二机电沟等7条重点支沟治理工程。采取“以奖代补”形式,广泛发动群众建设三格化粪池、庭院湿地、污水管网,新建农村污水处理设施“四件套”142套。试点“以菜净水”技术,在茅塔河水库建设以水芹和空心菜为主的生态浮岛7座。实施茅塔河生态修复二期项目,更新老旧管网4.5公里。打造全省农业面源污染脱氮沟建设试点,流域种植区域内建设生态脱氮沟11条。(责任单位:茅箭区人民政府、十堰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
16.加强马栏河流域水质提升。实施房县城区水环境综合治理(二期)PPP项目,2024年计划完成3亿元。实施房县重点河流城区段水生态修复二期工程(房县军店河段北门河大桥桩号0+00至指北河出口)。完成流域农村生活污水治理项目。(责任单位:房县人民政府)
(三)深入推进流域水生态保护修复
17.加强库区消落区综合治理。联合水库管理单位,开展丹江口库区170米高程沿线物理隔离工作,探索建立库周生态防护带、物理隔离实验段。加快实施丹江口水库库滨带综合治理工程。(责任单位:市水利和湖泊局)
18.加强水土保持工作。综合采取坡改梯及配套坡面水系工程、溪沟和塘堰整治等措施,控制水土流失。抓好水土流失源头防控,持续推进丹江口库区水土流失治理提质增效和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2024年,建设生态清洁小流域12条,水土保持率达到83.948%,水土流失面积、强度实现“双下降”。(责任单位:市水利和湖泊局)
19.加强河湖水域岸线管制。开展河湖安全保护专项执法行动,依法查处非法侵占河湖水域、违法利用占用河湖岸线、非法取水等违法行为。抓好禁采区、禁采期非法采砂行为专项整治,全年至少开展4次联合专项行动。强化水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与检察公益诉讼协作,切实维护河湖管理秩序。(责任单位:市水利和湖泊局)
20.强化自然湿地修复和恢复。坚持自然恢复为主,自然恢复和人工修复相结合,在重要湿地通过水生植被恢复、候鸟栖息地保护、有害生物监测防控等措施,增强湿地生态功能。加强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集中分布湿地的保护,维护自然湿地生态功能。(责任单位:市林业局)
21.持续开展林地保护行动。加强林地生态保护和修复,持续推进林草地综合监测,严格落实林地、湿地用途管制。推进全市国土绿化质量提升行动,2024年完成“双重”项目营造林任务74.82万亩。(责任单位:市林业局)
22.强化美丽河湖示范引领。宣传推广成效好、可持续、能复制的美丽河湖保护与建设好经验好做法。完善美丽河湖长效管理机制,持续推进河湖生态环境治理改善。以丹江口水库、圣水湖等美丽河湖保护与建设为示范,重点聚焦19条河流、4个水库美丽河湖建设清单,各县(市、区)每年试点开展建设1-3个美丽河湖,2024年,建成1个省级美丽河湖,力争建成1个国家级美丽河湖。(责任单位:市生态环境局)
(四)不断提升流域水资源保障水平
23.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完成十堰市汉江流域水量分配。积极推进张湾区再生水利用项目前期工作。开展取用水管理专项排查整治行动,重点针对设施渔业等新兴用水户取水办证情况开展排查,严厉打击违法取水行为。发挥京堰节水爱水护水志愿服务联盟纽带作用,深入开展守水护水主题宣传活动。(责任单位:市水利和湖泊局)
24.加强生态流量保障监督。核定全市2024年水工程生态基流重点监管名录和泄放标准,加强线上线下监管和问题处置。统筹做好河湖生态流量监测、调度与管理,健全河湖生态流量监测预警机制,确保水电站落实生态流量达标率在90%以上。严格贯彻落实《十堰市小水电站生态流量监督管理办法》,开展绿色小水电示范创建工作。(责任单位:市水利和湖泊局)
(五)坚决守住流域水环境安全底线
25.强化丹江口水库水质安全保障。严格落实丹江口库区水质安全保障25项任务,加快入库支流回水区蓝藻水华监测预警与综合防控能力建设,强化极端气候下水质变化应对。推进神定河、犟河流域沿线重点支沟雨污分流升级改造,因地制宜治理泗河流域居民生活污水,探索开展农业面源污染脱氮沟建设试点。巩固提升官山河等流域综合治理成效,持续开展浪河及支流生态修复。(责任单位:市生态环境局、市住建局、市农业农村局)
26.强化工业企业风险防范。指导企业合理布设生产设施,强化工业企业应急导流槽、事故调蓄池、应急闸坝等预防性设施建设。强化工业园区环境风险防范,实施技术、工艺、设备等生态化、循环化改造,加强化工园区初期雨水收集、污水管网维护,推动竹溪县金铜岭化工园区在2024年底达到较低安全风险等级(D级)。(责任单位:市生态环境局、市经信局、市应急管理局)
27.提升环境风险预警处理能力。完善十堰市丹江口库区水质安全保障指挥中心机构、机制建设,建设应急指挥、应急调度信息系统,完善“横向融通、纵向联动、闭环运行、高效处置”工作机制。完成12条主要入库河流“一河一策一图”应急处置方案的修订编制,组织开展针对“一河一策一图”环境应急演练和业务培训。持续开展生态环境领域风险隐患排查整治工作,推进跨流域突发环境事件联防联控机制建设,不断增强应对突发环境事件的能力。(责任单位:市生态环境局)
28.提升环境监测能力。持续推进生态环境监测“织密一张网”建设,推进地表水监测网络延伸。严格按照“八有”标准,加强县级监测站能力建设。加强监测站点运维管理和环境监测数据质量管理,确保及时有效提供监测数据支撑。督促重点管理排污单位做好自行监测工作,压实企业按证监测自证守法的主体责任。保持严厉打击监测数据造假和人为干扰监测站点行为的高压态势,加大对人为干扰监测站点行为的查处和惩戒力度。(责任单位:市生态环境局)
29.强化尾矿库风险防范。落实已闭尾矿库安全巡护责任,防范化解安全生产风险,在安全行政许可上严格把关,确保全市尾矿库总量“只减不增”,从源头管控安全风险总量。实施已闭尾矿库销库销号工程,积极申报50座已闭尾矿库项目。对已闭库(停用)尾矿库开展环境风险评估,动态更新尾矿库环境监管清单,落实分级分类监管。(责任单位:市应急管理局、市生态环境局)
30.强化危化品运输风险管控。将丹江口市、武当山旅游经济特区、郧阳区、郧西县沿江重点路段设置为禁限行区,禁止危化品运输车辆通行,发布南水北调核心水源区禁行通告。强化危险废物转移联单运行监管,特别是液体类危险废物转移过程环境污染风险管控。提升库区公路安全水平,2024年实施国省道安防设施精细化提升450公里,临库公路安防设施提档升级110公里,加固病危隧道18座。(责任单位:市公安局、市交通运输局)
(六)切实加强协同管理
31.严格落实河湖长制。进一步推进河湖长制走深走实。落实好《湖北省河湖长制工作规定》等制度,健全河湖长动态补位机制,强化河湖长及其联系部门职责,坚持问题导向,加强巡河履职。推动“河湖长+警长”“河湖长+检察长”“河湖长+法院院长”机制落实见效。坚持示范引领,持续推动幸福河湖建设。(责任单位:市水利和湖泊局)
32.完善水质考核机制。完善县域、乡镇跨界断面水环境质量考核机制,深入推进水质精细化考核管理,加强对全市地表水断面在水质综合指数方面开展考核评价。完善修订支沟综合治理考核办法,压实各级“支沟长”主体责任,通报问题坚持清单化整改销号。进一步强化结果应用,各类水质年度考核结果纳入市委对各县(市、区)的绩效考核、生态环境保护“党政同责、一岗双责”责任制考核以及污染防治攻坚战成效考核。(责任单位:市生态环境局)
33.完善联动协作机制。强化片区和流域联防联控、水资源调度管理协调,统筹水质和水量监督管理,加强跨区域水污染纠纷处理。加强同周边城市、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公司的信息共享、风险共防,逐步完善流域水生态环境上下游、左右岸统筹协作保护治理的工作机制。完善市级联席会议制度,严格落实《关于建立十堰市丹江口库区及上游水污染防治和水土保持联席会议制度的通知》,加强部门联动。(责任单位:市发改委、市生态环境局)
34.完善流域生态补偿机制。严格落实3300万元县域水环境质量横向生态补偿机制。推动与襄阳市建立上下游水环境质量横向生态补偿机制,定期同神农架开展水环境治理联防联治,严格执行双方已签订的落羊河(官渡河)流域上下游横向生态保护补偿协议。积极探索排污权交易。(责任单位:市生态环境局、市财政局)
三、保障措施
(一)落实主体责任。全面落实生态环境保护“党政同责、一岗双责”责任制。各级地方政府是深入打好水污染防治攻坚战的责任主体,要加强组织领导,强化底线思维,以推动水质持续改善为目标,推进流域系统治理,补齐工作短板弱项,确保各项工作落实落地落细。
(二)加强部门协同。严格落实生态环境部和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国家发改委、工信部等联合印发的《关于推动职能部门做好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意见》,各相关部门要切实履行生态环境保护职责,对照任务细化清单,做到年度工作安排,定期调度工作进展,有效形成打好水污染防治攻坚战工作合力。
(三)强化工作监督落实。修订完善污染防治攻坚考核办法,层层传导压力,倒逼各项工作落实。落实生态环境质量“红黄绿”三等亮牌考核制度,对考核为“黄牌”和“红牌”的地方、单位实行督办约谈、预警限批、专项督查等管控措施,以考核奖惩制度压紧压实水污染防治工作责任。
附件:十堰市市控及以上地表水监测断面水环境质量底线目标
关键词:
地表水,饮用水水源地
全年征稿/资讯合作
联系邮箱:hbzhan@vip.qq.com
- 版权与免责声明
- 1、凡本网注明"来源:环保在线"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环保在线,转载请必须注明环保在线,https://www.hbzhan.com。违反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 2、企业发布的公司新闻、技术文章、资料下载等内容,如涉及侵权、违规遭投诉的,一律由发布企业自行承担责任,本网有权删除内容并追溯责任。
- 3、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 4、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